移动站  | 

当前位置:首页  重点学科  浙江省重点学科

浙江省重点学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发布日期:2010年07月09日 10:57 来源:医学院
打印 | 关闭
阅读次数:7806

 

 
简介:
  创建于1986年,系原浙江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教研室,2000年发展为浙江大学社会医学与全科医学研究所,是浙江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下设公共管理与卫生政策、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医学教育与管理、卫生经济与医院管理、医学伦理与卫生法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等研究方向(室)。
  本学科承担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硕、博)和MPA、MPH研究生教育和医学专业本科生相关课程的教学。紧扣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以卫生政策和卫生服务、医学教育与管理、社会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与特色,进行了广泛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探索。在职业化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医学人力资源培养的创新研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与应对、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城市流动人口健康测量和管理策略、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等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国内同行的认可,多项科研成果为卫生政策制定和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可行方案和参考依据。本学科带头人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的主任委员、教育部公共管理类教指委委员、公共卫生学教指委委员兼全科医学教指委副主任,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的主编等国家级或省部级学术团体和专业组织的领导职务。学科目前是省内唯一拥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学科排名近3年连续在全国前5名左右。
  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8人。教授9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8人。
 
学科方向:
1)卫生政策与卫生服务
  
本研究方向初创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国内成立较早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研室”之一,1993年获教育成果国家级一等奖。现为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省内唯一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也是浙江大学MPA、MPH专业硕士学位的医疗卫生管理方向培养点,已培养出卫生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60余名、硕士30余名,博士10名,学科水平经《中国大学评价》达A级。
  本研究方向围绕公共卫生政策、人群健康和卫生服务开展科学研究,承担英国卫康基金会、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和国际组织基金课题,主要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反思及对策研究”、“卫生事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医院竞争力研究”、“乡镇卫生院合作经营制改革研究”、“城市流动人口健康监测”、“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中国医学院校卫生政策发展研究”、“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研究”、“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社区卫生服务技术和管理”、“医疗社会工作对医患冲突的介入性调解机制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同行认可,政策研究成果为决策部门参考和采纳。如“SF-36健康量表汉化研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目前已与国内外70余家科研、医疗机构签订推广应用协议。该研究成果在国际SCI和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篇,被国内外文献引用140次,其中标志性论文成为《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他引率最高的论著,为人群健康、社区卫生服务、医疗质量等领域的管理与评价提供了有效工具。“乡镇卫生院合作经营制改革研究”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4年),并被浙江省卫生厅参考用于制定浙江省《关于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的意见》(浙卫发[2004]43号)。基于本学科近年的业绩和学术声誉,获得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李鲁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及“重点资助对象”,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社区医学与全科医学”学科带头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公共卫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全科医学教指委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等国内外学术职务。近年来,主持完成省部级及以上课题7项,国际重大合作项目3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Lancet》等SCI期刊发表论文8篇,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医院管理杂志》等国内一级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国家“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及专著11部;获国家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和教学奖4项。担任《中华医院管理杂志》副主委等。杜亚平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在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子项目、省哲社规划课题等多项,在SCI期刊和卫生管理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兼任省全科医学学会秘书长等。王红妹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卫生服务评价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子项目、省哲社规划课题等3项,在SCI期刊及《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入选省“151”第三层次人才,兼任省卫生经济学会理事等。
 
2)医学教育与管理
  浙江大学医学院是教育部首批批准开设临床医学七年制的医学院校之一,是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单位及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和国家理科(医学)人才培养基地。20世纪80年代曾连续三届获本科毕业生全国统考第一、二名,90年代连续二次获教育成果国家级一、二等奖,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已有93年办学历史的、颇具规模和实力的知名医学院校之一。1987年成立高等医学教育研究所,长期从事医学教育发展与评估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高等医学教育规律及其管理为主,特别关注医学人力资源的创新研究,先后承担教育部、卫生部、美国中华医学会等项目,“高等医学教育发展战略”、“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改革”、“未来医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医学生社会实践”、“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卫生管理干部职业化培训”等研究已取得国内领先的阶段性成果,其中“社会医学实践为载体的医学教育改革”获1993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医学生职业道德全程阶梯式研究”获2001年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型大学高层次医学生培养新体系的创建”获2004年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被教育部鉴定为国内领先(2004年)。作为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挂靠单位,创办由教育部主管的《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术期刊。
  本研究方向最近受美国中华医学会资助,在国内率先开展“专业博士学位和科学博士学位相结合的医学教育研究”,探索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PH.D.+M.D.)。2000年以来,结合国情开展全科医学教育与研究,2001年成立浙江省全科教育培训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制四年);出版全科医师培训系列教材;创办教育部主管的《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学术期刊;国内首创在大学附属综合性医院开展全科医疗服务实践研究。2004年卫生部到此召开“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调研”现场会,充分肯定了浙江的全科医学教育和规范化培训工作,认为有示范作用。2007年,在国内七年制临床医学生中最早设立全科医学配套实践课程《社区医学实践》。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巴德年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2000年又选为中国工程院管理学部的首批院士,并任常务委员。从1983年起,先后任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暨协和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等校(院)长,长期从事高等医学教育与管理。曾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l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日本高桑荣松医学业绩优秀奖,北美华人生命科学成就奖,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医学杰出贡献奖等,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杂志》主编等。余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医学教育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等国际重大合作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郭永松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高等医学教育(教育评价)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卫生部等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论文专集和参编教材12部。兼任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社副主编等。
 
3) 社会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
  本研究方向对国际上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合理行动理论及其扩展理论、行为自我管理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等健康行为理论进行文化适宜性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适合国情的理论体系。与威斯康星医学院、圣地亚哥医学中心等美国院校合作,多学科交叉开展危险行为与健康安全的流行病学相关性研究和社会行为学干预策略探索,在吸烟行为、艾滋病性危险行为、交通行为、生活方式病、心理压力、人格障碍和不同人群压力管理策略、行为视角的临床和公共卫生研究、适合不同人群的社区健康促进项目等社会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研究,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相关研究课题获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美国NIH基金和其他国际组织基金资助。
  本研究方向以学科交叉,积极进行健康心理与行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方法探索,9次主编《医学心理学》五年制、七年制和八年制全国高等医药卫生规划教材,在国内有较大的知名度,曾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1年)。2005年《医学心理学》获评浙江省精品课程,2006年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2010年),并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杨廷忠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健康行为和心理机制与干预研究,是国内最早研究吸烟危害的社会医学专家之一。1995年被评定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2000年美国 San Diego 加州大学助理研究员。近年来,主持完成了2项国家和2项国际合作课题,出版专著3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现为国际尼古丁和烟草学会会员,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理事,国际华人医学家和心理学家学会委员,《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Behavior》、《Plos Medicine》、 《Nicotine & Tobacco Research》、《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Journal of applied biobehavioral research》、《Collegium Antropologicum》、《中国心理学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和《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杂志特约审稿人。朱善宽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杰出教授。长期从事慢性病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及流行病学研究,主持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研究基金、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杰出教授基金、浙江大学985平台研究基金等项目10余项,发表SCI期刊论文40余篇,总影响因子为122.85分(ISI,JCR2009年2月),被SCI杂志引用超过1070次(ISI,2009年2月止)。兼任威斯康新医学院副教授、《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等10家国际学术期刊杂志特约审稿人。王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心理卫生及精神病学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和省自然基金各1项,发表SCI/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他引300余次,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00,主编《心理卫生》等教材4部,获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兼任《Neurophysiologie Clinique –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编委等。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