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召开精准医学会聚研究计划工作推进会议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19日 来源:医学院 阅读量:601

719日下午,浙江大学精准医学会聚研究计划工作推进会议在医学院举行。精准医学计划首席科学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志红院士,精准医学计划工作委员会主任周天华,精准医学计划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夏文莉,精准医学计划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晓明、柯越海,医学中心常务主任许正平,发展规划处及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人等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研讨总结精准医学计划的建设进展、存在的困难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充分依托学校多学科发展的综合性优势,推进“医学+X”为特色的新医科建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会议由柯越海主持,各研究方向教授代表及相关人员参加。楼敏从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四个方面汇报了精准医学计划的建设进展,并重点介绍了首席科学家刘志红院士总结的精准医学计划八大特色经验,一是借力人工智能(AI),打造浙大特色的医工信品牌;二是突出转化研究,会聚新药研发和细胞治疗;三是找准突破口,开启早衰症临床药物及基因治疗研究;四是选准代表性疾病,从基因组变异解析指导疾病的精准分型和治疗;五是瞄准免疫学关键科学问题,在T细胞识别与分化调控关键理论上取得突破;六是会聚资源搭平台,建设“基因-细胞治疗与基因组医学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七是医工交叉,产研融合,新材料、新技术、新仪器加速会聚临床精准诊治新高峰;八是新医科统领,加速精准医学“医学+X”复合型人才培养。


交流讨论环节中,精准医学计划各研究方向教授代表及相关成员踊跃发言,对各自工作的作了简要介绍,并从培养青年力量、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强学科会聚、推进基础临床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夏文莉对精准医学计划各项工作的开展给予了肯定,并结合学校“创新2030计划”指出,要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优化运行机制,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以创新科技为牵引,落实国家创新战略和“双一流”建设,聚焦优势医疗领域打造医学高峰,学校将继续支持,做好保障。


刘志红院士提出了精准医学计划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她指出,第一,要利用多学科融合,继续推进基因与细胞治疗,以早衰症为突破口,会聚优势力量,多学科协同攻关,实现关键技术与关键领域取得突破。第二,要强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转化医学和生物学的汇聚交叉,进一步精准聚焦重大临床问题,学习借鉴附属医院医工结合经验,不断会聚医工信交叉融合,打造浙大特色的医工信品牌,会聚临床精准诊治新高峰。第三,要加强建设青年研究队伍,积极培养跨学科的“医学+X”复合型研究人才,探索交叉培养新模式。第四,要关注国家战略需求,瞄准关键科学问题,依托现有高能级平台,加强国际合作,尽快推进浙江大学精准医学计划以“医学+X”为特色的新医科建设。


周天华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就推进精准医学计划下一步工作做出指示。他强调,要坚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自觉履行“人民之上,生命之上”的使命担当,胸怀“国之大者”,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要研究真问题。他指出,精准医学计划需要布局五个方向工作。第一,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注重培养青年科研人才,落实人才培养,做好交叉博士生的培养工作,推动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第二,打造学科高峰,抓住交叉学科布局的机遇,发挥高水平多学科体系的优势,催生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生长点,打破学科壁垒,在健康中国和国家战略布局中增添浙大力量。第三,集中攻关重点疾病,找准突破口,加强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形成一批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第四,进一步提高科研宣传工作水平,加大科研成果的宣传推介,提高科研活动的影响力,快速提升国内外影响力与声誉度。第五,面向国家需求,坚定理想信念,研究真问题,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积极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共织国际交流网络,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

浙江大学精准医学会聚研究计划实施一年以来,依托医学中心,聚焦临床重大需求,深度凝练科学问题,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大攻关,形成了浙大精准医学特色方向,在临床研究项目、创新基地平台建设、前瞻性技术培育以及复合型交叉人才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形成了研究特色,积累了经验。精准医学计划将更深刻领会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新征程的战略支撑意义,更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立足浙大,走向世界,着力解决制约健康科技的重大瓶颈问题,加快构建疾病精准诊治的战略性学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