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教授应邀做客浙江大学医学院“杏林·名师名家论坛”,作了题为《From Structural Biology to Structural X-ology CryoSeek: a strategy to explore the unknowns using cryo-EM》的学术报告。会议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郭江涛研究员主持。
颜宁生动地介绍了结构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以及蛋白结构研究的重要性,并带领大家回顾了她的科研历程。在研究生涯的早期阶段,颜宁以填补教科书中关于糖酵解到糖跨膜转运机制的研究空白为目标,选择了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了其在不同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以及GluT1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葡萄糖转运蛋白的交替开放循环特点,为糖酵解和糖跨膜转运机制的理解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此外,颜宁还研究了疟原虫的糖转运蛋白pfHT1,为抗疟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靶点。
后来,颜宁将研究重点转向了电信号启动的结构与化学基础,尤其是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和钙离子通道(Cav)。她带领团队成功解析了一系列Nav亚型的结构,并阐明了它们与多种疾病的关系,如SCN9A突变导致的痛觉失灵等,还深入探讨了药物分子如何调控这些通道的机制,为未来的药物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在钙离子通道研究中,颜宁团队揭示了已知最大的离子通道——兰尼碱受体1(RyR1)的结构特征,为肌肉收缩和钙信号传导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报告最后,颜宁展望了未来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她特别提到,在人工智能(AI)飞速发展的时代,AI技术为蛋白结构预测和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颜宁还提出了“生命暗物质”这一新的科学概念,旨在探索那些尚未明确结构和功能,但在机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生物分子,她举例说明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发现关于衣藻纤毛上糖的规律排列及其共价键(如磷酸二酯键)等现象,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颜宁以卓越的研究成果和生动的讲解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交流环节,师生们踊跃提问,围绕聚糖的高级结构、蛋白互作的研究方法以及电压门控通道的构象捕获等问题展开了积极讨论。
此次报告不仅为在场的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指导,也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基础医学院徐浩新院长代表医学院,向颜宁的精彩学术报告表示衷心感谢并赠送“杏林·名师名家论坛”纪念牌。
杏林论坛是由浙江大学医学院主办的一项常态化、高层次的学术活动,创办至今已经14年,论坛广泛邀请在医学、生命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名师大家,为业界同道搭建交流互鉴的平台,共话生命健康领域前沿发展,为新一代青年人才成长搭台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