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病理学权威Holger Moch院士做客浙江大学医学院·杏林名师名家论坛分享肾癌分类从形态学到计算病理学的前沿突破

2025.04.18 · 医学院

2025411日,德国国家科学院及瑞士医学科学院双院院士、欧洲病理学会前主席Holger Moch教授应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吕志民教授邀请,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杏林名师名家论坛”特邀嘉宾,在医学院作了题为《Renal cancer classification: From morphology to computational pathology and liquid biopsy》的学术报告。

吕志民教授在开场致辞中高度评价了Moch教授在分子病理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特别指出其在肾癌分子分型方面的研究重塑了现代病理诊断标准,并鼓励在场师生把握与国际顶尖学者对话的宝贵机会,深入探索肿瘤病理学研究前沿。

多维整合:肾癌分类的范式革新

Moch教授系统阐释了肾癌分类体系的演进历程:从传统形态学诊断到整合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的多维评价体系。他强调,随着TCGA等大型基因组计划的推进,基于分子特征的肾癌分型显著提升了诊断准确性,为靶向治疗奠定了科学基础。

技术赋能:计算病理学与液体活检的双重突破

报告重点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计算病理学中的革命性应用:

  •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量化分析免疫浸润等微观特征

  • 建立数字病理生物标志物预测模型,实现预后评估精准化

  • 液体活检技术突破组织取样局限,在早期筛查和复发监测中展现临床转化潜力

跨界融合:精准医学的未来图景

Moch教授指出,下一代病理诊断将实现“四维整合”:形态学特征、分子图谱、肿瘤微环境动态与临床治疗响应的系统融合。他特别赞赏浙江大学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面的布局,期待中欧团队在类器官模型、空间转录组等新兴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在持续一小时的互动环节中,Moch教授就“分子分型的临床实施路径”、“人工智能诊断的标准化”等议题与师生展开热烈讨论。报告尾声,吕志民教授代表浙江大学医学院向Moch教授颁授“杏林名师名家论坛”纪念牌,全场以持久掌声感谢其精彩分享。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病理学、肿瘤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师生参与,现场座无虚席。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国际学术交流的品牌活动,杏林名师名家论坛持续为师生搭建与国际顶尖学者对话的高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