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院15级生物医学班韩沐春获多伦多大学全奖博士offer

2019.03.22 · 基础医学院系 作者:韩沐春

三月,校园里樱花飘雪,浅香拂面,我们的毕业生也喜报频传,offer不断!15级生物医学班韩沐春同学被多伦多大学录取为全奖博士,让我们来听听她有什么经验想与大家分享吧。

在生物医学专业里,我应该并不算一个足够优秀的学生。在我的求学过程中,我对神经科学研究的热情和不差的运气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而我的好运气离不开基础医学院和爱丁堡大学提供的科研平台和身边的老师、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因此,我也希望借此机会把我这样一个可能没有那么优秀的人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640.webp.jpg

大一在三个完全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室轮转过后,我便确定了自己对神经科学的兴趣,于是选择进入李晓明老师的实验室开始本科阶段的科研。在李老师的实验室里,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探索小鼠共情相关的行为。在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的支持下,我与同专业的樊家臣同学一起,尝试了一些不同的行为学范式之后,最终把重点放在了小鼠之间的安慰行为,对其影响因素和可能的神经基础展开了研究。在此期间,我在动物行为学、光遗传学和免疫成像等多个方面都获得了训练。我非常感谢在此期间李晓明老师对我的鼓励和信任,以及实验室的沈晨杰师兄和郑迪师兄给过我的建议和帮助。沈晨杰师兄不仅在技术上和科研思路上给我提供了真诚的指导和建议,同时更注重我在实验设计和实际研究中的自主性,使我在科学研究中常常感觉到有坚持的底气和动力。郑迪师兄在数据统计上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两年以来的科研训练中,我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科研技术,也因为设计和探索一个相对独立课题的机会,使这一段科研经历成为了我之后想要进一步从事科研的重要起点。

2018年4月,在浙大举行的浙江大学——多伦多大学双边前沿神经科学讨论会上,来自多伦多大学的Graham Collingridge教授介绍了其实验室在突触可塑性方面的研究。一年多以来主要关注动物行为学及情绪方面研究的我,也有考虑进一步接受在分子和细胞层面研究学习与记忆内在机制的科研训练。于是,我于大三暑假前往多伦多,在Graham Collingridge教授的实验室进行了为期六周的实习。在Sun-Lim Choi博后和Eric Salter师兄的带领下,我参与研究了STAT3/JAK2 在稳态可塑性(homoeostatic plasticity)中的作用以及免疫分子在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 LTP)中的作用。我由此接触到了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学,并且学习了在离体脑片记录局部场电位的电生理技术。这一段实习经历让我对神经科学研究的不同思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促进了我对“未来最想研究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

在浙大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专业与爱丁堡大学“3+1”本硕项目及其奖学金的支持下,我在本科第四年来到爱丁堡大学医学院进行了一年制研究型硕士的研读。Matthew Nolan是我现阶段的导师。我们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空间识别中的神经机制。我最早对空间识别产生兴趣是在2017年John O’Keefe (海马位置细胞的发现者,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来浙大进行学术讲座的时候。不同于本科科研期间我相对比较关注的情绪及其认知和记忆,空间识别更接近于程序性记忆,涉及不同的认知模式和大脑区域,但又同样是对个体生存至关重要的认知能力。我现在的课题是探究小鼠内侧内嗅皮层深层神经元对浅层神经元的投射。内侧内嗅皮层是空间识别中有重要功能的网格细胞(grid cell)主要聚集的区域。在Derek Garden博后的帮助下,我进一步学习了光遗传学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并且仍然在不断了解更多与空间识别以及内嗅皮层——海马区域相关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获得在多伦多大学生理学系进行博士深造的机会是一个新的开始,而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身边的人对我的帮助。李晓明教授,Graham Collingridge教授和Matthew Nolan教授是我开始神经科学研究道路的最重要的导师,不仅仅是因为是申请季时的推荐,更重要的是,在他们身上,我都看到了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学生的包容和鼓励,和对科研及生活乐观积极的心。除此之外,沈晨杰师兄和多伦多实验室的Sum-Lim博后在科研技术之外对我的建议也使我受益匪浅。他们都曾给过我类似的建议:”最重要的不是你以什么样的成绩毕业、去名气多大的平台学习,而是找到你以后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从事你真正感兴趣的研究,回答你最想解决的问题。” 这两位师兄以及Eric Salter师兄和Derek Garden博后的严谨求真和悉心帮助,让我在这些科研经历中不断成长。与此同时,浙大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和爱丁堡大学Biomedical Sciences项目的各位老师,浙大、多大和爱大实验室的各个师兄师姐和求生医的学长学姐们都在学业、科研及博士申请上给过我许多帮助;同在爱丁堡和在世界各地的求生医同学陪伴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而我的家人一如既往地在我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予了无条件的支持。

在我本科期间的学习过程中和申请季里,同样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可以与大家分享。无论因为自身的能力限制或是犹豫不决,很多人都多多少少失去过一些机会。在这里,我希望学弟学妹们,不仅要重视自己的专业知识、科研思维和外语能力,更要相信自己,积极争取和珍惜每一个机会,并用努力和更好的自己回馈这些机遇和给予过你帮助的人们。如果学弟学妹们对申请英国和北美的博士有任何疑问,也欢迎大家找我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