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完成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结业考核之后,6月22日—23日,临床实践能力结业考核如期进行。
浙江大学作为全省的13个考点之一,承担来自附属医院、省直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及全省各地的共计38家培训基地的考试任务。医学院继续教育中心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统筹协调合理布局,精选考试基地,优化资源。各考核基地和培训基地齐心协力圆满完成考试任务。概括起来,本次考试有“四多”和“四精”的特点。
浙江大学考点的“四多”
l 考生多:共1595人,占全省考生数的25.81%。
l 专业多:23个考核专业全覆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学、小儿外科、全科医学、眼科、耳鼻喉科、麻醉、急诊、神经内科、精神科、皮肤科、口腔医学、康复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超声医学、临床病理、医学检验、神经外科、骨科、放射肿瘤23个,是全省唯一个考试专业全覆盖的考点。
l 考官多:共调用12家培训基地的680多名考官(占全省考官数的21.94%),从培训医院的分管副院长(副书记)到各个基地主任,再到带教老师,680余名考官参与了执考任务。
l 考站多:临床实践能力结业考核采用多站式考试,笔试、口试、技能操作,多种考试相结合全面考核学员,学员任何一站不合格则总成绩为不合格。
浙江大学考点的“四精”
l 精心准备 应对考生人数的暴涨,考核专业的增多,考核要求的提高,考前精心准备严阵以待。继续教育中心先后两次召开考试工作会议,部署考试工作。全体考核基地参加省里的考务工作培训,熟悉考试程序了解考试要求,严格按照OCSE的考试要求,精心准备考试每一个环节确保考试安全有序。
l 精选考官 考官的执考水平决定了考试的质量。按省里的要求,精选考官,副主任医师以上的考官占半数以上,所有考官均参加了省里的培训和考试,持证上岗,执考时考官交叉安排,考官阵容强大,保障执考质量。
l 精细管理 各个考试基地在考试精细化要求上进一步提升。如考试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严格试卷管理,考官考务签署保密协议;考试管理进一步规范,采用身份证识别仪进行考前身份验证,通过安检入场。统一电子存包,方便高效。考试流程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单向流动、站点布置更加科学。电子评分系统广泛运用,打分统分同步进行,减少中间环节,减轻工作量。考核环节精细管理质量保障提供基础。
l 精诚协作 浙江大学考点设六家附属医院和两家省级医院为考试基地,但因考生多考官需求量大,未担任考试任务的省肿瘤医院、省同德医院、省中医院、新华医院等四家省级医院为八家考试基地贡献了大量的考官,鼎力支援本次考试工作。
考试期间,省卫计委科教处顾海雷副处级调研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健胜专家全程巡视和指导,深入了解考务和执考的各个方面,全面掌握各个考核基地的考试情况和特色。吴健胜充分肯定了浙大考点的各项工作,并提出合理性建议,为进一步完善考核工作奠定基础。浙江大学考点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开拓进取,在把握“出口质量关”的同时,为住培考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