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李君教授研究组在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2017.11.17 · 医学院

李君教授研究组联合上海交大瑞金医院、三军大西南医院、解放军302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佑安医院等十二家国内著名大学医院肝病中心,历经5年的前瞻性大样本研究,建立了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诊断与预后评估的中国标准(COSSH-ACLF),该研究结果近日以“Development of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a prognostic score for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为题在线发表于Gut上。

研究组曾利用细胞因子芯片技术,成功揭示人血清MIP-3a有助于提高ACLF患者的早期诊断。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全国12个中心进行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统一入组标准为乙肝肝硬化患者出现急性失代偿和/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严重肝损伤(总胆红素≥5md/dL,和INR≥1.5)。采集入院时和/或入院28天进展为ACLF的临床数据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系统分析28天及90天生存率、ACLF危险因素、器官衰竭等临床特征,建立并验证HBV-ACLF诊断和预后模型。

该研究发现了亚太地区以乙肝人群为主的ACLF具有不同于欧美地区以酒精肝人群为主的ACLF的特异性临床特征,以此建立的COSSH-ACLF中国诊断标准克服了欧洲标准不适用于乙肝人群的不足,使乙肝人群ACLF的早期诊断更加敏感,并为该人群的及时救治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该研究得到了“十一五”、“十二五”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的支持。论文由研究组的邬天舟硕士、李江博士和邵丽助理研究员等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