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教获佳绩薪火长相传——附属第二医院褚涵文医师荣获省青教赛特等奖

2017.11.07 · 医学院

2017年10月28日下午,浙江省第十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简称“青教赛”)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褚涵文医师喜获特等奖的桂冠,这是附属第二医院首次在该项竞赛中获此殊荣,也是医学院在该项竞赛最高荣誉的首次突破。

未标题-1.jpg

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褚涵文老师(右3)上台领奖

“用心”的褚老师

“我的第一身份是‘医生’,但我也非常热爱医学教育。我很乐意把临床的病例和故事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帮助大家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临床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这是褚涵文在比赛课堂上的结束语。竞赛中,他通过“拔不拔智齿?”这样一个典型的病例分析,将所有知识点贯穿其中,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医学理论大多抽象难以理解,而医生在每天的工作中可以接触到大量生动的临床病例,通过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去解析背后难懂的理论,将知识串成系统,学生也易于接受,这就是医生做教学的最大优势”,捧回特等奖的褚涵文如是说。

“省青教赛”由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工会联合主办,主要是面向全省40岁以下的在职青年教师。今年大赛共设文科组、理科组、工科组和思想政治理论课4组,主要是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进行现场评比,根据参赛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并结合教师的仪表、语言、板书等进行综合评分。

褚涵文是在医院第二届广济学术周的说课比赛中脱颖而出,历经医学院教学录像评审、学校现场教学评比等层层选拔,突出重围入选省决赛。

然而就在决赛前两周,组委会通知,今年的比赛规则有了较大的调整:选手们需在赛前提交五个课时的课程教案设计,包括讲课PPT等资料,比赛当天从中随机抽取一份,进行现场说课评比。

这一度让选手们不知所措,在这么的短时间内,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备课,挑战可想而知,难!

“原来大家只需准备一堂课的内容,肯定都是精心准备的。这次比赛,要求一下子提高到五堂课,这么短的时间,确实很有挑战,但也更能体现出老师们日常教学的真实水平。”褚涵文很快地调整心态,决心把这次比赛彻底地当做实际教学中一次比较隆重的“公开授课”,他甚至婉拒了教学部门关于“脱产备战”的建议,依旧每日忙碌在诊间、手术室,奔波于各个实验室间,常常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能投入到比赛的准备中去,就如他之前备的每一次课一样。

但他对自己的要求是近乎苛刻的。那段时间,他几乎无时不在琢磨讲课,通宵达旦地修改教案。由于决赛评委绝大部分是非医学专业背景的老师,他就不断地思考如何在充分展现专业性的同时,又做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他把自己讲课拍成视频,并主动邀请学校、医学院和医院的前辈们辅导点评,然后再针对性地改进、调整。已经记不清多少个深夜凌晨,他躲在房间压低了声音排练,他的丈母娘、新婚妻子,都曾“深受其扰”,作为“外行专家”深夜听课,还必须要提出意见和建议。也正是这番“良苦用心”,终于换来“甜蜜结果”。

据悉,本次青教赛共吸引了全省95所高校3000余名教师参与,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产生特等奖20名(每组5名),一等奖40名,二等奖63名,优秀组织奖25名。褚涵文老师这个特等奖,来之不易,却又是实至名归!

“爱心”的褚老师

褚涵文似乎有一种乐于分享的本能。2015年3月,他被选派赴德国基尔大学口腔颌面整形外科进修,主要从事头颈部肿瘤成像及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他也是医院最年轻的出国访问学者之一。回国后,他就积极推动了两国的科研人员和项目的交流,还邀请德国基尔大学分子影像中心的Oula教授来医院交流指导,让更多的同事即使不出国门,就能与国际大师“零距离”互动学习。

褚涵文说,参加工作后购买的第一个“大件”电子产品就是单反相机。“这源于我的研究生导师陈关福教授的影响。以前和陈老师出门诊或上手术,他都喜欢带着相机,特殊的病例、创新的手术方案,他都随时随地地用相机记录下来,成为后期临床教学或科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他回忆到,“不过,比起笨重的单反相机,现在的手机方便多了”。他给我们展示了他手机里的“私藏相册”,绝大多数是临床照片,他会定期进行整理,做成PPT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他笑称,这个习惯让他的课“增了不少粉”。

未标题-2.jpg

  

现在,他同时肩负着实习医生、规培医生和进修医生的带教工作,是《口腔科学》课程中口腔颌面外科章节的任课老师。尽管身经百战,面对年龄相差无几的学生,他还是会有点羞涩,他常说“不要叫我老师,可以叫我学长,或者叫我名字。”口腔专业大四学生徐艺说:“刚到临床实习的时候,还以为褚涵文老师也是个实习的同学,就习惯于直呼他的名字。他非常地随和,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也不会羞于问他,他总是很耐心地给我讲解。” 他幽默风趣的上课风格,为他赢得了众多粉丝,很多在褚涵文科室里轮转过的同学,都和他结下了亦师亦友的情谊,还有很多同学课余就来和他预约阻生牙的检查和拔除。

在褚涵文看来,作为一名年轻的临床医生,他带教和交流的过程,也是再学习的过程,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也给了他新的启发和思考,为他下一次的带教提供了很多灵感。教学相长,应该就是这样吧!

  

“匠心”的广济教学团队

褚涵文医生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青年教师的一员,也是这支有着百年传承的卓越临床教学团队的新生代表。

附属第二医院创建于1869年,起源于杭州横大方伯三间陋室的医院——广济医院,也是浙江省西医的发源地,国内首批三甲医院,全球首批JCI国际学术中心。1881年,医院率先创办国内最早一批的西医学校——广济医校,开启培训国人西医教育之先河。时至今日的附属第二医院,已拥有解放和滨江两个院区3200张床位,年门急诊量近420万,出院病人达13.5万人次,手术约12万台,在院接受培训的医学学员达2000余人。

  

未标题-3.jpg

未标题-4.jpg

一代代浙二人秉持着“仁心仁术、培育新人”的情怀,他们如一道道低沉浑厚又勇往直前的潮水,推动着这所医院不断向前发展,也推动浙江省乃至全国医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出。教学相长也是近年来医院在医疗、科研及教学方面也取得了喜人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附属第二医院已形成了浓郁的教学氛围,随处可见教师寓乐于教、师生讨论的生动场面。

师资团队建设一直是医院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医院率先进行医学教育理念的创新与新型教学活动的引入,具体举措包括引进临床诊疗经典原版教材(The Washington Manual of Medical Therapeutics)进行英文授课、组织多学科晨间大查房(Grand Round)、多学科联合小组(MDT)讨论活动,举办模拟教学论坛(Medical Education & Simulation Form)和工作坊(Workshop)、开展广济俱乐部(邀请医院知名老教授老专家亲临现场讲授他们的励志经历)等活动。同时通过出台《临床教师国际交流及研修资助制度》,与全球一流的大学和医疗机构(包括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美国UCLA、德国心脏病中心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采取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合的方式培养本土的临床教师。每年选派300-400人次进行出国学术交流,60多人次进行中长期的出国培训。并与外籍名师组建联合师资团队(Jointing Faculty),通过共同设计课程、编写教材等,帮助临床医师开阔眼界、提升能力;搭建“广济学术周”等学术交流平台,开展说课比赛,博士生论坛等活动,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促进临床科室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多种途径选拔(包括年度优秀带教老师选拔、出国经验交流、现场讲课、大学生技能竞赛训练、说课比赛、理论课前试讲等),医院已形成一支学科齐全、年龄结构合理、综合能力强的临床师资队伍。2013年,附属第二医院成为国内唯一获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ACGME)认可的医师培训基地,每年接受来自全球数十位临床医师来院培训,包括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师;在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屡获佳绩;教师团队素质明显提升:荣获全国住院医好导师荣誉3人、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1人、唐立新名师奖2人、五好导学团队4个、优质教学奖3项等,多位教师被境外教学机构聘为兼职教授;主编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逾百余部等。

对于这次褚涵文医师的参赛,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长高度重视,并作出“医院科教管理部门要全力以赴,为褚涵文医师提供最好‘服务’”的指示。分管科教工作的王凯副书记除了亲自为褚涵文医师进行现场辅导外,还邀请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夏强处长、医学院陈周闻副书记、医院风湿科薛静主任多次为其把关指导。此外,整个备赛还得到学校各级领导包括学校工会楼成礼主席、医学院徐骁副院长、医学院教育办徐凌霄主任的悉心辅导与鼓励。总之,这次竞赛的成功是学校、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科教部团队努力及临床科室大力支持的结果。目前正值浙江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时期,浙二人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为己任,通过医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等创新,始终将“培育新人”放在医院发展的重要位置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附属医院,为学校、为祖国、为人民培育更多优秀的合格医师,这也正是浙二人承担“科技创新,服务大众,培育新人,引领未来”历史任命所在。

  

未标题-7.jpg

未标题-6.jpg

未标题-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