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中国科协在京举行科技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主持会议。知名专家学者、一线科研人员、科普专家等30余位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座谈会,其中医学院教授、浙江省科协副主席田梅也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会上,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科技工作者,畅谈了对十九大精神的认识体会,大家一致表示高度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拥护党的十九大做出的各项战略决策部署,决心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新时代要以强烈信念和使命担当充分发挥科技界作用,为实现两个百年宏伟目标奋力拼搏。与会代表还围绕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贡献,提出意见建议。田梅教授在会议上表示,总书记报告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聆听报告,深感振奋,倍受鼓舞,展望未来,充满信心。科技工作者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力量,要更加明确时代赋予的使命和前进方向,奋力拼搏,勇于创新,汇聚起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晚上9点50分,田梅受邀参加《央视财经评论》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的评论节目。
创新有大也有小
当谈及航空工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单通道干线飞机——C919大飞机时,田梅从科技工作者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参观企业的经历,指出大飞机的小零件,即使只是一颗螺丝钉,其中的科技含量都是很高的。小零件的从无到有是很大的进步,大飞机C919的出现更是说明了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到达了新高度。
医疗领域的科技创新
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医学工作者,我想说的还有健康强国。有了人民的健康,才有我们的小康,才有国家的富强。作为医学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我们担负着健康中国计划的使命和责任。”
在谈及自己所在领域的创新氛围时,田梅提到:“我17年前出国时,国内只有一台PET设备,现在我回来,国内已经有300台。这样一种和世界强国并跑的现象出现时,我就深深地感受到创新的时代到来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也更重大了。”此外她指出,“现在医疗领域的热点聚焦在新药的创制和医疗器械的开发,有些方面我们还处于“跟跑”的状态,另一些方面是在“并跑”,其中的一些甚至接近了“领跑”的阶段,这是一个分阶段、分层次、差异性发展变化的过程。”
回国是一种情怀
当创新成为了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体系正在构建,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
当主持人问及留学人才回国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时,田梅深有感触,“当初出国时,我看到了自己的国家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出国就是为了学技术和文化,学成之后要回来报效祖国。我觉得留学人才的心中都是有情怀的。”
她讲起自己在美国时韩国好友给她的建议,“你一定要回国,我四十年前失去了回韩国的机会。虽然在美国做一名医生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自己的国家发展蒸蒸日上时,自己却不是其中的一份子,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我一定不能给自己留下遗憾,要带着责任感回国为国家做些贡献。”
除了主观因素外,一些客观因素在吸引留学人才回国方面也有极大的作用。田梅提到,“国家对于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比如说经费、配套服务,以及人文上的关怀,这些其他国家目前无法给予,所以我们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回国后得到的支持和认可,是我们创新创业人员最大的动力”,她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