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1日,在华家池校区举行了2017年度临床教学指导教师培训。本次培训内容主要是教学新理念新方法的展示和传授,参加培训的教师是附属医院2017年度见习指导教师和合作医院的临床带教教师,总计约70余名,覆盖内、外、妇、儿多个学科。
上午的培训以国际先进的临床教学新理念、新方式、新模式的介绍为主,首先由附属口腔医院胡济安老师讲授“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该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教学改革,“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是重要的。”真正实现三个转变,即“以教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和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结合转变”。经过10余年的摸索和应用,该教学改革已得到同学们的普遍认可和赞扬,同时也更应该重新审视:教师在大学教育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和所能发挥的作用。
接着基础医学系老师向培训老师介绍了Duke-NUSTBL(Team-Based Learning)的教学改革。通过TBL,使得百多人的大班授课,也可开展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的授课,大大提高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
本科生教育科吕寒冰老师从临床实践考核的目标、就医学MCQ命题的原则、实践和应用做了介绍,以提高临床教师的命题水平。
下午的培训首先包括三个工作坊:临床技能中心的王海宏老师的《临床情景模拟教学和反馈》、诊断学教学实验中心的王一红老师的《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问诊和查体》以及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徐文斌老师《如何指导学生做好临床技能操作》;在工作坊之后,是附属邵逸夫医院王筝扬老师从理论层面为带教教师介绍了什么是床旁带教,什么是好的床旁带教,以及如何做好床旁带教,同时根据我校实际,着重介绍了“一分钟带教”等新型教学方式。
最后,本科生教育科韩魏老师组织了首次临床见习分学科的集体备课,并要求提交临床见习带教教案。
本次培训通过讲座和工作坊的一体科学设计,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相衔接,进一步规范了临床床边教学的流程、形式和内容,提升了床旁教学的水平。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和见习带教教案的设计和落实,夯实了培训成果,改变了以往培训重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将培训真正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