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的第一要素是交流。为促进学校人工智能与医学的结合,医工信结合学术沙龙于7月4日下午组织了专题研讨活动。
本次学术沙龙由计算机学院吴健教授主办,医学中心/医学院许正平教授主持。来自校内医工信13个单位、校外5个单位(包括投资机构)的60余位教师、医生和企业界人士参加了学术沙龙。
浙江大学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计算机学院教授吴健就“管窥医学人工智能”发表了演讲,主要内容有三方面:1、医学人工智能的现状;2、医学人工智能的展望;3、睿医平台简介。
国家对医疗大数据的人工智能非常重视,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医联体,并针对性推出了相关管理规范等,对其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医疗人工智能供需市场巨大,一方面传统医疗领域痛点多,需求入口旺盛,另一方面全球信息化,百度、TensorFlow等知名公司共享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令众多健康医疗数据公司和研究中心蓬勃发展。医疗大数据已呼之欲出,不仅学术界报道了许多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而且工业界、医疗机构等以人工智能为手段,生产了许多医疗产品,提供了有效的医疗研究支持,实现了许多医疗环节的优化。
吴健指出,医学人工智能服务范畴主要是检测量化、诊断评估和干预治疗,用可视化的方式做简单的工具,来实现医学人工智能的目标:让患者更了解自己,让医生更清楚患者,让医疗过程更加准确,医疗管理更加科学,第三方服务更加丰富。展望未来医疗人工智能的方向可以是:疾病监测辅助诊疗、医学研究的技术支持、医疗健康数据的挖掘、应用及安全保障等。
最后对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做了简介,其目前开展的工作包括:眼底图慢病检测云服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医保欺诈检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预测等。睿医将打造开放的平台,为大家提供工具与数据,吴健呼吁更多的人一起加入平台,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共襄盛举。
许正平指出,交流的目的是促进了解,关键是要落地,如凝练出方向、组建起团队。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建议首先围绕诊断、治疗、预后、医院管理、公共卫生(包括预防、控制、健康促进、病态人群管理、卫生政策)五个方面开展首次研讨,先确定牵头人,然后通过深入的研讨和论证,确定交叉合作方向/项目。沙龙研讨成果可通过医工信结合交流平台(http://medx.zju.edu.cn/)及时发布进展,以此召集更多的相关专业人士参与。
许正平的动议得到了与会的专家学者的认同,60余人按五个方向在现场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有的直接建立了微信群,现场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