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看待“毕宴门”——记医学院第七届青马班第三次学习讨论

2015.04.23 · 医学院

前不久,毕福剑一段清唱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视频曝光,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的反响。与柴静的“穹顶之下”相似,风波一起,网友们态度一波三折。先是将矛头指向毕福剑,再是力挺毕福剑,最后又对视频泄露者大加指责。对此,4月21日晚九点在医综713医学院青马成员展开了一次讨论,而讨论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出一个结果,而在于得出一种作为读者的态度。

当今时代是一个自媒体时代,除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外,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媒介,每个人都可能引领舆论导向。勒厐的《乌合之众》中说道,群体是易受暗示和轻信的,群体对事实的论证在逻辑上是拙劣的,其推理的特点,“是把彼此不同,只做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作为一个大学生,一批最需要理想和信念的青年,在面对良莠不齐的媒体时,在浏览每天数以万计的信息时,我们更需要摆正态度。

首先,毕福剑是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的。先不论毕的行为对错,在发现有人在拍摄自己时,他只是最后说了一句“别放到网上去”,而并没有让其删除,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应该明白,自己的这种行为如果公之于众会造成怎么样的后果,会把自己置身于何地。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并没有消除这个使自己身败名裂的隐患。

其次,每个人说话都应该分清场合,公众人物更是如此。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有一个社会互动理论,叫作戏剧理论。欧文·戈夫曼基本上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演绎成了“论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他把生活这个大舞台分为“前台”与“后台”,在前台,我们遵循社会角色规范所要求的一切,彬彬有礼而不失体统,但在后台,我们放松下来,打嗝放屁说脏话,身心松弛,露出“本性”。显然,毕参加的这个宴会并非私人场合,而他也没有做到前台和后台的分离,那么无论他出于什么目的说出这个段子来都是有失偏颇的。结果是,此前他在“前台”所建立起来的形象也受到了质疑。

关于事实,我们也很难辨别,单从视频上看,毕是犯了大错的,他不该出言侮辱国家伟人。但是也有说法说,这个视频被掐去了头和尾,毕不过是转述了一个娱乐段子。如果是后者,那么这个视频就不能代表毕的任何价值倾向。不过,其实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有可能是某个团队在背后操控舆论所放出的言论,我们也无从考证。我们能做的应该是克制住处在群体之后的低智商化、情绪化,用脑子去看待一次风波,全面了解后再评价一个人或者事件。于我们而言,看待如今热点所引发的轩然大波,不应该发问媒体怎么了,重点在于我们自己。我们所需要做的并不是随大流,在网络浪潮中随波逐流,而是以主观能动性以自我的意识来评判发生的事件,用自己的力量担负起引导社会思想潮流的责任。

除此之外,本次讨论还就是否需要一个主流媒体来引导社会热点舆论导向的问题展开讨论。虽然,理想状况下,有一个“正义”的媒体来客观公正合理的报道每一个事件,告诉大众每一个事件背后的真相是极好的,但是这也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这个媒体被不法之徒控制,那后果将是毁灭性的的;如果一个媒体能做到这个份上,那大众只会越来越蠢,人的个性和思想将会泯灭,全人类的思考将会集中到这么一个组织里;这个媒体最终的结果不是被政府关闭就是沦为官方的发声器,无论哪种结局都将失去意义。

总而言之,三思而后言是我们在看待热点问题时应该有的态度,媒体网站需要视报导时事的速度为指标,难道我们个人也要以评论时事的速度为评价智商的指标吗?